《清廉故事我来讲》第十一期——毛主席别开生面的调研
2024-04-23 08:35:44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戴戈 |          浏览量:5647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共湖南省委《关于推进清廉湖南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双峰县纪委监委联合双峰县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清廉故事我来讲》栏目,我们的栏目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廉洁基因,厚植勤俭节约、廉洁奉公文化基础,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在全社会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让以清为美、以廉为荣在双峰大地蔚然成风。

清廉双峰宣讲志愿者:李浩洋(蔡和森纪念馆)

大家好!我是清廉双峰宣讲志愿者李浩洋,来自双峰县蔡和森纪念馆。今天,我给大家讲述的是毛主席调研的故事。该文章发表于2023年3月2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陈菊华、俞朦。

在福建省长汀县卧龙山下,有一座院落式的二层楼房。这幢土黄色的小楼看似普普通通,90年前,这里却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

1932年寒秋,毛泽东从江西宁都来到长汀福音医院休养所疗养。尽管身体欠佳,但他仍坚持紧抓工作。毛泽东经常与群众聊天、拉家常,并在休养所召开各种调查会和座谈会,了解当地民情风俗和群众对地方苏维埃政府工作的意见。

有一次,一位妇女来到休养所旁的老古井挑水,毛泽东顺势拿起井桶帮她吊水。在攀谈过程中,妇女向毛泽东抱怨,老百姓都买不起盐巴,没盐吃。

通过深入调查,毛泽东发现汀州人民严重缺米、缺盐、缺柴的困难。原来,国民党对苏区实行封锁,一些商人趁机囤积食盐,想等着盐价上涨再高价卖出,造成当地老百姓半个月没有买到盐。而当时的汀州市苏维埃政府只注重扩大红军,却忽略了群众的生活疾苦问题。

在毛泽东看来,老百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生活问题,就是关系中国革命中心任务能否实现的大问题。于是,决定再开一次较全面的座谈会。

在一个寒风袭人的夜晚,毛泽东在福音医院休养所召集印刷、盐业、缝衣、纸业、撑船等工会的会员代表座谈。

“盐靠汀江运来,可是,上都、白砂、茶地几个地方的旱路、水路都被国民党军封锁了,盐商把盐藏起来了”“米价不但一天比一天贵,而且还经常买不到米”……

毛泽东将这些情况一一记下。第二天,便叫警卫员通知汀州市政府干部前来开会,同时准备好前一晚记录整理的文稿。

汀州市政府的干部陆续到了。毛泽东将文稿里的内容逐句逐段地念给在场的人听:群众的问题是没有柴烧,资本家把盐藏起来没有盐买,有些群众没有房子住,那里缺米,米价又贵。这些是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十分盼望我们帮助他们去解决。但是我们却一点也不讨论……其间,毛泽东念了一段就停下来问大家说得有没有道理。这篇文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个别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干部们又惭愧又感激,表示接受批评,今后一定改正。

这次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别开生面,富有成效,是一场深刻而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会后,汀州市政府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合作社运动,动员群众多种杂粮、多种苎麻、试种棉花,自己纺纱织布,熬制硝盐,同时多种油菜,来解决穿衣、吃粮、吃盐、吃油的问题。同时,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更加关心群众生活,集资维修了丰桥、旱桥,方便群众出行,扩红工作得到群众的热烈支持和拥护。

而这篇文稿也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积累了真实的素材。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作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文章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文章蕴含的群众路线观点、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的辩证关系以及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论,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是清廉双峰宣讲志愿者李浩洋,感谢您的收听,再会!


责编:戴戈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